有些时候,宝宝在情绪激动时,会对大人说一些过激或强硬的话。有的大人听完后会很当真,并被激怒。其实,不能用理解大人话语的方式来理解宝宝的语言。与行为一样,宝宝的语言背后也隐藏着小人的“小心思”。只有摸准了他们的“小心思”,才能明白他们的真正需求。
案例1、:“我讨厌你,妈妈!”
有的时候孩子不高兴、发脾气时,会冲着妈妈大声嚷嚷,甚至会说:“我讨厌你!”
应对:
遇到这种情况,妈妈也不必委屈难过,因为这并不是孩子的心里话。妈妈是孩子最亲近、最信赖的人,所以向妈妈发泄内心的压力是很正常的事,发泄完了,情绪也就有所调整。孩子毕竟年龄小,心智还没有成熟到可以自己解决一切问题,因此妈妈要多理解孩子。越是这种时候,越要孩子知道:妈妈爱他!这样孩子的心情会马上阳光灿烂、晴空万里的。
案例2:“爱吹牛”的宝宝
“我爸爸是世界上最有本事的爸爸!”“我爸爸比你爸爸有本事!”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之间相互“炫耀”自己的爸爸。
应对:
心理学家认为: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,自我夸耀不仅是一种正常现象,还是健康心态的表现。在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,会自然而然地肯定自我。当他们想要引起他人注意时,或者是想让别人了解他所做出的成就时,会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心情。事实上,分辨自信和吹牛,关键在于孩子陈述时的心态,是想吸引别人的目光呢,还是单纯地分享心情?
在生活中,父母该如何恰如其分地称赞自己的孩子?如何引导孩子自我欣赏呢?
1、 父母的榜样示范。孩子是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言行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举止的,所以父母要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信心,特别是在谈论自己的成就和表现时,更要实事求是,不要夸大其词。
2、 恰如其分地表扬孩子。父母在教育孩子时,要具体指出哪些言行是恰当的,哪些是不当的,避免使用“好孩子”、“你真棒!”这类空泛的表扬。要着重赞赏他取得成就所付出的努力,淡化结果。例如:”教练说你这次划水的节奏掌握得不错“,而不是”你游得真快“,要让孩子体会到是因为自己的努力才获得了成功。
3、 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欣赏。父母要引导孩子接受真实的自己,欣赏自己的优点和表现,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想法和评价,这样孩子也就不会为了博得他人的认可而吹牛。
4、 引导孩子学会移情,也就是要考虑他人的感受。一般来说,四五岁的孩子还不会自觉地去欣赏他人的优点,更不会对他人说赞扬的话,但是他们可以从父母那里学习尊重他人,这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。
5、 当发现孩子有“吹牛”的毛病时,不要过度反应。如果因为孩子的吹嘘行为大发雷霆,甚至打骂孩子,只会使事情更糟。因为孩子的自信心会变得更加低落,更依赖“吹牛”引起别人的关注和认可。
案例3:“我不……”
2岁的圆圆坐在沙发上看动画片,妈妈在厨房里说道:“圆圆,要吃饭了,先把电视关了,吃完饭再看,好吗?”“我不!”
“圆圆,你都刷完牙了,不能再吃饼干了。”“我就要吃!”
应对:
从心理学的角度看,2岁左右正是儿童“第一反抗期”形成的阶段。反抗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自然表现,也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标志。所谓自我意识,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,即把自己和外界区分开,意识到自己和外界的关系,特别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。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心理活动,两三岁的儿童还只是处在萌芽阶段。
由于身体和动作的发展,儿童探索周围世界的范围在逐渐扩大,他们开始意识到“我”的存在,开始尝试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。同时由于语言的发展,他们发现能用说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、要求和愿望,这些能力的增长给了儿童极大的自信。于是,这个阶段的儿童不再把自己看成是大人的附属品,他们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,不愿听从父母的要求和意见,急于表现“我长大了,我能行”。爸妈要充分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变化,才能使亲子间的交往顺畅有效。
案例1、:“我讨厌你,妈妈!”
有的时候孩子不高兴、发脾气时,会冲着妈妈大声嚷嚷,甚至会说:“我讨厌你!”
应对:
遇到这种情况,妈妈也不必委屈难过,因为这并不是孩子的心里话。妈妈是孩子最亲近、最信赖的人,所以向妈妈发泄内心的压力是很正常的事,发泄完了,情绪也就有所调整。孩子毕竟年龄小,心智还没有成熟到可以自己解决一切问题,因此妈妈要多理解孩子。越是这种时候,越要孩子知道:妈妈爱他!这样孩子的心情会马上阳光灿烂、晴空万里的。
案例2:“爱吹牛”的宝宝
“我爸爸是世界上最有本事的爸爸!”“我爸爸比你爸爸有本事!”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之间相互“炫耀”自己的爸爸。
应对:
心理学家认为: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,自我夸耀不仅是一种正常现象,还是健康心态的表现。在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,会自然而然地肯定自我。当他们想要引起他人注意时,或者是想让别人了解他所做出的成就时,会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心情。事实上,分辨自信和吹牛,关键在于孩子陈述时的心态,是想吸引别人的目光呢,还是单纯地分享心情?
在生活中,父母该如何恰如其分地称赞自己的孩子?如何引导孩子自我欣赏呢?
1、 父母的榜样示范。孩子是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言行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举止的,所以父母要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信心,特别是在谈论自己的成就和表现时,更要实事求是,不要夸大其词。
2、 恰如其分地表扬孩子。父母在教育孩子时,要具体指出哪些言行是恰当的,哪些是不当的,避免使用“好孩子”、“你真棒!”这类空泛的表扬。要着重赞赏他取得成就所付出的努力,淡化结果。例如:”教练说你这次划水的节奏掌握得不错“,而不是”你游得真快“,要让孩子体会到是因为自己的努力才获得了成功。
3、 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欣赏。父母要引导孩子接受真实的自己,欣赏自己的优点和表现,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想法和评价,这样孩子也就不会为了博得他人的认可而吹牛。
4、 引导孩子学会移情,也就是要考虑他人的感受。一般来说,四五岁的孩子还不会自觉地去欣赏他人的优点,更不会对他人说赞扬的话,但是他们可以从父母那里学习尊重他人,这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。
5、 当发现孩子有“吹牛”的毛病时,不要过度反应。如果因为孩子的吹嘘行为大发雷霆,甚至打骂孩子,只会使事情更糟。因为孩子的自信心会变得更加低落,更依赖“吹牛”引起别人的关注和认可。
案例3:“我不……”
2岁的圆圆坐在沙发上看动画片,妈妈在厨房里说道:“圆圆,要吃饭了,先把电视关了,吃完饭再看,好吗?”“我不!”
“圆圆,你都刷完牙了,不能再吃饼干了。”“我就要吃!”
应对:
从心理学的角度看,2岁左右正是儿童“第一反抗期”形成的阶段。反抗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自然表现,也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标志。所谓自我意识,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,即把自己和外界区分开,意识到自己和外界的关系,特别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。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心理活动,两三岁的儿童还只是处在萌芽阶段。
由于身体和动作的发展,儿童探索周围世界的范围在逐渐扩大,他们开始意识到“我”的存在,开始尝试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。同时由于语言的发展,他们发现能用说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、要求和愿望,这些能力的增长给了儿童极大的自信。于是,这个阶段的儿童不再把自己看成是大人的附属品,他们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,不愿听从父母的要求和意见,急于表现“我长大了,我能行”。爸妈要充分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变化,才能使亲子间的交往顺畅有效。